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 > 诗歌赏析 > 新诗赏析

沈尹默《月夜》赏析

2016-08-21韦经汉语新诗鉴赏31526
内容摘要:沈尹默(1883-1971),浙江吴兴人。五四运动时期,是《新青年》编辑之一。著有诗集《秋明诗》、《秋明室杂诗》等。
月夜
 
霜风呼呼的吹着,
月光明明的照着。
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,
却没有靠着。
 
(选自:《新青年》4卷1号)
 

  【赏析


  在早期的白话诗人中,沈尹默的诗才受人瞩目,周作人曾说:“只有两个人具有诗人的天分,一个是尹默,一个就是半农。”(周作人《〈扬鞭集〉序》,北新书局)《月夜》是沈尹默的代表作,这首诗与胡适的《鸽子》以及刘半农的《相隔一层纸》等同时发表在《新青年》四卷一号上,为最早发表的新诗作品之一,被誉为中国新诗史上“第一首散文诗而具有新诗美德”。(北社编选:《新诗年选(1919)》,亚东图书馆,1922)


  诗题是《月夜》,但它并非一首抒情的小夜曲,诗人仅是选择“月夜”作为背景,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意境。这首诗的意象集中于“秋风”、“寒霜”、“月光”、“树木”,这些景致在古典诗词中都很常见,难得的是诗人能将这些“旧景”点染出新境界,并从中挖掘出新的时代精神。


  全诗共四句,第一句以风吹写动,第二句以月照言静,前两句在动静交融中烘托出萧瑟苍凉的氛围。诗人写“风”而仅用“霜”字加以形容,既点明了晚秋时节的时间背景,又传达出“吹着”的“风”寒意逼人的触觉感受。第三句由写物过渡到写人,抒情主人公“我”被赫然推到读者面前,由此开拓出全诗的新气象。在古典诗词中,“我”很少直接入诗,抒情主人公“我”,往往被隐藏于“物”或者消融在诗歌意境里,难以凸显出来。而《月夜》中“我”却带着昂扬之气立于“月夜”的“霜风”之中,“我”作为主体意象出现在诗行里,充分表现了新诗作者与旧诗作者截然不同的精神追求,“我”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”一句,是对“我”的描写更是“我”发出的“独立宣言”,诗人用“并排”形象地写明“我”如何“立着”,其中含有“我”与“树”齐头并进之义,借写“顶高的树”突出“我”的高大。《月夜》里,“我”的发现、“我”的觉醒、“我”的张扬正是“五四”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表现。而最后一句“并没有靠着”与第三句“并排立着”相呼应,进一步彰显了在寒冷寂寞的环境中“我”的独立与自强,诗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得到了更为明晰的表现,诗歌的精神主旨也上升到新的层次。


  《月夜》简约古朴的语言不免露出新诗初创期稚嫩的痕迹,尽管如此,读者还是可以看出诗人遣词造句的匠心。诗歌第一句和第二句“呼呼”与“明明”的叠用,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色彩性;口语化虚词“着”字在诗歌句尾的反复呼应,使诗歌的音节韵律和谐自然,这些都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,对新诗形式所做的有益探索。

标签:新诗  赏析  
   相关评论
Copyright © 2002-2024 情诗网 Qingshi.Net